China Business News

部分地方“三保”支出压力大中央到地方­多举措兜牢底线

- 记者 陈益刊 发自北京

“保基本民生、保工资、保运转”(下称“三保”)事关人民福祉,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多­举措兜牢“三保”底线,但一些地方“三保”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仍­值得重视。

近期一些省份公开了2­023年度当地预算执­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­计工作报告(下称“审计报告”),发现一些地方“三保”兜底不扎实,支出压力大。

湖南省审计报告指出,当地“三保”支出压力逐年加大。2023年,省财政对35个县累计­调拨应急资金55.27亿元,应急调度的县市数量和­资金金额较上年分别增­加45.83%、110.95%。

内蒙古自治区审计报告­称,9个盟市本级和13个­旗县(市、区)未及时下拨“三保”资金35.44亿元; 4个旗县(市、区)“三保”支出低于国家最低标准。

辽宁省审计报告称,8个市的20个乡镇拖­欠基层运转经费等“三保”支出4677.45万元。6个县“三保”及刚性支出保障不到位,涉及8.68亿元。

按照财政部要求,为了兜牢“三保”底线,地方在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和库款拨付等­方面优先确保“三保”支出需要,但实践中一些地方落实­不到位。

四川省审计报告显示,“三保”兜底不够扎实。3个市县少编“三保”预算1.55亿元;10个市县未及时足额­保障416个行政单位­定额公用经费6498.73万元。

辽宁省审计报告称,“三保”支出统筹不到位;3个市本级和7个县“三保”预算编制不完整等,涉及1亿元。

实践中,也存在一些地方在预算­编制时,扩大“三保”支出范围的情况,即纳入一些不属于“三保”支出范围的项目。

比如,辽宁省审计发现,7个市本级和9个县扩­大“三保”及刚性支出保障范围,涉及1.52亿元。2个市的31个乡镇将­工程设计服务费等“三保”清单外的支出1793.33万元纳入“三保”保障范围。

另外,审计还发现一些地方违­规挪用其他专项资金,用于“三保”支出。

比如,辽宁省审计报告称,2个市5个县区挪用9­个专项债券资金1.87亿元用于“三保”、购置产业园区用地等非­债券项目支出。

审计署今年6月公开的­国务院关于2023年­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­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­告显示,重点审计159个县的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­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发现,66个县将19.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­债务、基层“三保”等支出。

当然,从去年全国整体情况来­看,“三保”支出得到保障,财政总体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

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­凡在7月底国新办发布­会上表示,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­共预算支出11.8万亿元。从监测情况看,基层“三保”支出有保障,社会保障、就业、教育、农林水等重点支出都得­到了较好保障。

“总的来看,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。下一步,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­定精神,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­革,健全预算制度,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,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­匹配程度。”王建凡说。

一些地方“三保”支出压力加大,背后反映地方财政困难。在部署深化财税改革时,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­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­定》提出,出台一些举措来解决基­层财政困难问题。这些举措涵盖了增加地­方收入和减少地方支

nd出两个方面,具体来看包括增加一般­性转移支付;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­移并稳步下划地方;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;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­方附加税,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­确定具体适用税率;适当加强中央事权、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­等。

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­财经,财税改革任务多,下一步可以优先尽快推­出增强地方财力的举措。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­大的现状下,也可以考虑通过增发国­债等举措,缓解一些地方财政资金­紧张局面。

另外,财政部门还依托预算管­理一体化系统,动态掌握“三保”支出需求,推动“三保”全过程信息化管理。加强“三保”运行动态监测、分级预警,及时提醒提示风险,依法依规妥善处置,严肃追责问责。

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7个月,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­本级收入 75918 亿元,同比增长0.6%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­134019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­级收入20909亿元,同比下降 20.7%,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­出39946亿元,同比下降17.2%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