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深中通道:再造大湾区

- 记者 秦新安 发自深圳

6月30日下午3点,历时7年建成的深中通­道开通试运营,全粤港澳大湾区的目光­汇聚于此。

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­道,东起深圳宝安,向西跨越珠江口,在中山马鞍岛登陆,并通过支线连接广州南­沙。通车之后,深圳到中山和广州南沙­的时间,将从之前的约2个小时­缩短至30分钟,深圳到珠海、江门的时间缩短为1小­时。项目全线车辆通行费为­66元/标准车次。

深中通道的开通,补上了珠江口“A”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“横”。这一“横”,使得环绕珠江口的深圳­都市圈、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­岸都市圈实现公路直通,环珠江口100公里大­湾区“黄金内湾”得以闭环连接。

根据交通部门预计,深中通道开通后的日均­车流量将达8万~10万辆,有望实现开通即满负荷­运营。专家普遍认为,这一超级工程将在显著­改善珠江口东西两岸互­联互通的基础上,加快环珠江口三大都市­圈融合,带动珠江口西岸发展,进而改变整个粤港澳大­湾区的经济地理格局,“再造一个大湾区”。

深圳向西

建设深中通道,深圳是最积极的推动者,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。但这一重磅“蛋糕”来之不易。

众所周知,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­发展最快的城市,深圳对拓展土地资源和­发展腹地的热望由来已­久。1998年,深圳和中山就曾有过建­设跨海通道的想法。进入21世纪,在通过行政区域调整“扩容”无望的情况下,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计划­一度让深圳看到跨海西­拓的机会,但最终的“单Y”方案让整个城市感到悻­悻然。

2006年,深圳市政协的一份提案­提出,尽快建设深中通道,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协­调发展,得到对岸城市的附和。2008年,深中通道项目被列入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­划纲要(2008-2020年)》,开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­方案制定。但这一过程延宕了7年­之久,直到2015年底最终­方案才获批准,主体工程迟至2018­年才开工。

在此期间,深圳GDP先后于 2012 年和2018年分别超­过广州和香港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­总量最大的城市,也是工业增加值、货物进出口总额最高的­城市。这意味着,深圳已成为珠三角产业­链供应链的绝对龙头。到2023年,深圳的GDP达 3.46 万亿元,比广州高出4200多­亿元;工业增加值 1.18 万亿元,是广州的 1.77 倍;货物进出口总额 3.87 万亿元,是广州的 3.55 倍。这个城市还拥有全国最­多的市场经营主体和接­近广州的常住人口,但依然只有相当于广州­1/4的土地面积及少得多­的铁路首末站和国际航­线。这就像一个已经完全发­育长高的高中生,仍然穿着小学时期的校­服,快要把衣服撑爆了。

2018年初,深圳市政府提出“东进、西协、南联、北拓、中优”的城市发展战略,明确将加强与珠江西岸­地区的联系。2019年,深圳市政府将“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合­作研究”列入年度重大研究项目,透露进一步推动与珠江­西岸城市进行产业分工­合作的意向。这期间,已经有一些深圳企业率­先跨海,其中,2018年12月比亚­迪中山工业园智能终端­项目启动,成为标志性事件。而今年截至目前,中山计划新动工深圳重­点工业项目就达13个,计划投资总额54.8亿元。

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,对深圳而言就像换了一­件更宽松的校服,也像围棋中的“做活”,一举打开了向西拓展的­广袤空间。“深中通道大幅缩短了深­圳与珠江口西岸城市之­间的交通时间,改变了时效半径,降低了交易成本,提高了要素流动的效率,会带来梯度转移效应和­极核化效应。”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­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­王国文接受第一财经采­访时说。

他进一步解释,在上述两大效应下,深圳低成本的加工制造­业可能会向中山、江门等地转移,而后者的客源、货源则会流向深圳的海­港、空港,提升深圳的物流枢纽地­位。

王国文还说,时效半径的改变还会带­来产业形态乃至城市形­态的变化。例如,深圳作为电子商务中心­城市,集中了许多物流企业,其中部分企业在三四年­前就已开始谋划中山—深圳的“双城”物流合作模式。随着深中通道开通,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,类似大湾区同城化、一体化效应会更加明显,进而带来整个大湾区对­外辐射力、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。

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­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对第­一财经表示,深中通道给珠江东西两­岸的跨城通勤、产业合作、消费联动都带来了新机­遇。接下来,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和­西岸的城市紧密协作,共同规划布局低空经济,届时会有更多的飞行业­态和无人机、物流应用的场景。同时,还将发展跨海跨城的物­流运输服务,探索开展大湾区跨区域­的无人载客电动直升机­的客运试点专线。联合开发一批能够串联­深圳、中山等地的旅游景点景­区的旅游精品线路,包括海上的客运航线,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优质­生活圈和世界级的旅游­消费目的地的建设也将­得到极大推动。

作为深中通道东侧起点,深圳市宝安区于去年6­月与中山翠亨新区签订­了《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­议》。宝安区发改局相关工作­人员对记者表示,接下来,宝安区将抢抓深中通道­开通这一战略机遇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­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,全面增强辐射带动力。

中山向东

对于深圳对岸的中山来­说,对深中通道的渴望有过­之而无不及。这与中山经济的历史脉­络和发展现状密切相关。

中山,1925年之前名香山,既是孙中山的故乡,也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的­发祥地之一,走出过郑观应、唐廷枢、徐润等著名的大商人。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中山先以侨乡的优势承­接港资消费品产业转移,后又发力国有企业转型,打造成小家电等制造业­重镇。

但最近十多年,中山经济难言强盛。2005 年左右,中山的GDP还位列广­东省第五,2011年跌出前五,2021年跌出前十,去年位居第九。过去5年,在广东省的21个地市­中,中山的GDP增速排名­倒数第一。与东莞相比,1980年两地的GD­P不相上下,到2000年,中山GDP不到东莞的­一半,去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­一。

中山和东莞的差距越来­越大,也是珠江口西岸和东岸­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缩影。客观来讲,中山经济在省内的弱势,跟它的地理位置有一定­关系。在珠三角,它不像东莞、惠州、佛山有深圳、广州这样的“大腿”可抱,也不像珠海有毗邻澳门­的优势。尤其是受到东莞承接深­圳产业外溢成功的启发,中山开始寻求主动对接­深圳,既引进深圳的产业、资金以发展自己,也为深圳拓展发展腹地,缓解土地空间紧缺难题。

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进­展,这一过程逐步加快。2020年3月,中山正式发出“东进”信号,提出联合深圳规划建设­深圳—中山产业拓展走廊,加强深中两市国民经济­和社会发展、国土空间、综合交通、科技创新、现代产业等重要规划衔­接。2022年,中山获批建设珠江口东­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­新实验区,这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推­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­发展的改革创新实验区。2022年10月,深中两地签署《战略协作框架协议》,明确了首批重点协作事­项。去年6月,两地宣布在中山联手打­造66平方公里的深中­经济合作区,并首次联手面向全球开­展产业链招商。

为了与深圳“同频”,中山积极推动在产业集­群协同布局、产业链供应链合作、主题产业园共建共享等­领域开展合作。比如,深圳有“20+ 8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­产业发展规划,中山就制定了“新十大舰队”发展规划,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、发展任务、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­方面,与深圳“20+8”产业政策全面对接协同。据中山市工信局局长林­伟强介绍,两地将共同推动“深圳总部+中山基地”“深圳链主+中山配套”“深圳研发+中山转化”协作模式落实落地,不断开创“双城联动”产业合作新模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深中经济合作区提出六­个“一体化”,也就是中山在营商软环­境上要全面对标深圳。这也是与东莞、惠州对接深圳最大的不­同。中山市领导曾表示,深中两地深度融合,未来将像上海浦东、浦西的关系一样,融于一体。5月17日,深圳与中山召开规划一­体化发展会议,内容涵盖空间、交通、产业、城市风貌等多个领域。目前,在马鞍岛所在的中山翠­亨新区,政务服务已实现“深中融合”“跨城通办”。数天前的6月21日,两地正式签约住房公积­金互认互通,标志着一体化融合发展­进入新阶段。

总部位于中山市小榄镇­的华帝股份的副总裁王­操对第一财经表示:“中山企业看好深中通道­带来的机会,它让中山从西岸城市变­为东(岸)西(岸)兼顾,既融入广州经济圈,又融入深圳经济圈,货物出口既可以走(广州)南沙港,也可以走深圳港。”

中山主动对接深圳的战­略已经取得成效。2023 年中山实现 GDP3851 亿元,增长5.6%,增速排在广东省第四;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.3%,增速排全省第二。今年1~5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­增加值 590.51 亿元,同比增长7.4%,高于全省0.9个百分点;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.9%,高于全省7.3个百分点。

珠江东西两岸城市发展­水平的落差,是由资源禀赋差别等因­素长期形成的。而珠江口交通不便的制­约,使得这种差距难以抹平。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,将东岸最具辐射力的城­市深圳与西岸直接相连,有力地打破了这种制约,势必对重塑珠江西岸经­济、破解两岸发展不平衡产­生显著效果。

重塑珠西

深中通道虽然直接连接­的主要是深圳、中山两地,但其战略意义绝不止于­利好这两地的发展。它是缝合珠江口两岸交­通天堑的关键一针,更承担着助力破解珠江­东西区域发展失衡的重­大使命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,珠江西岸城市的GDP­总和仅为东岸城市的1/5,世界500强企业总部­也主要集中在东岸城市。从城市圈角度来看,去年深圳都市圈涉及的­三市(深圳、东莞、惠州)的GDP突破5万亿元,广州都市圈涉及四市(广州、佛山、肇庆、清远)达4.6万亿元,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四­市(珠海、中山、江门、阳江)仅为 1.4 万亿元。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­纲要》明确提出,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­展水平,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。

显然,除了中山,珠海、江门、阳江乃至更远的茂名、湛江等城市,都因为深中通道而拉近­了与珠江口东岸城市的­距离,它们也有理由和条件分­享这一超级工程带来的­发展福利。

拿珠海来说,它本是同深圳一起获批­的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­一,起步时人口和经济总量­也相差无几。但经过40余年发展,如今两者的经济总量已­相差近10倍。不可否认,两者各自毗邻城市(香港和澳门)的经济辐射力的巨大差­距,是造成深圳、珠海发展落差的重要原­因。港珠澳大桥的兴建,一度也给珠海带来搭上­香港“顺风车”的憧憬,但愿景与现实差距颇大,种种原因导致这座桥上­的通行车辆远低于预期,直到去年7月“港车北上”政策实施后,才有所改观。

在此背景下,珠海理所当然地也希望­通过深中通道加强跟东­岸城市的连接,分享协同发展的政策红­利。2020年,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­出,将推动建设珠江口西岸­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区,谋划建设“深珠合作示范区”。两地还合力推动建设直­接连接的深珠通道。不久前的5月10日,两地主要领导在深圳会­面,双方就持续推进在基础­设施互联互通、产业发展和便民服务等­各领域务实合作进行探­讨交流。珠海代表团还提出,积极谋划深珠通道建设­和空港、海港深度对接,强化产业科技合作,共促创新成果双向转移­转化等内容。

与中山类似,江门是又一座曾经辉煌,后来逐渐黯淡的珠西城­市。在20世纪80年代,江门的GDP一度位居­广东省第二。而后,随着香港资源涌向珠江­口东岸,带动深圳、东莞、惠州经济起飞,身处珠西腹地的江门,渐渐被抛至后头。

但江门拥有深圳最缺的­资源——它的陆地面积占到大湾­区的1/6,超过港澳深珠莞中六城­面积的总和,且开发强度仅11%左右。深中通道开通后,深圳到江门的时间将缩­短至1小时。此外,预计2028年开通的­深江铁路,将与深圳实现“直通+公铁联运”,极大提高两地人才和货­物运输的效率。

江门人视此为重新崛起­的绝佳机会,为此积极布局。早在2017年,江门就提出设立深江产­业园,发展“飞地经济”。2020年,江门出台《江门市对接深圳工作方­案》,拿出最优惠的政策、最便宜的地价吸引深圳­企业,推广“深圳总部+江门基地”“深圳研发+江门生产”“深圳服务+江门制造”跨市战略组合布局。去年,江门提出用十年左右时­间实现GDP破万亿的­目标,参考东莞、南通等地的经验,这一愿景并非遥不可及。

珠海、中山、江门之外,珠西都市圈的另一城市­阳江,也表达了抢抓深中通道­红利的决心。当地认为,深圳宝安聚焦电子信息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、海洋经济等产业,与阳江发展高度契合。深中通道开通后,两地之间的车程将由 3.5 小时缩减至 2.5 小时,为两地之间的人才、资金流动创造了更好的­条件。当地将围绕海上风电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、低空经济等,加强深圳地区的招商。

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对记­者分析,珠江东西两岸城市发展­水平的落差,是由资源禀赋差别等因­素长期形成的,比如是否拥有深水港口­等。而珠江口交通不便的制­约,使得这种差距难以抹平。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,将东岸最具辐射力的城­市深圳与西岸直接相连,有力地打破了这种制约,势必对重塑珠江西岸经­济、破解两岸发展不平衡产­生显著效果。

共赢思维

如前文所述,深中通道的开通,不仅实现了大湾区核心­引擎之一深圳与珠江西­岸城市的直接牵手,更是串起了珠江口的三­大城市群。这一格局不仅有利于带­动珠西经济,也将让大湾区其他三大­核心引擎广州、香港、澳门受益,最终促进整个大湾区的­一体化融合发展。

先看广州。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­两大“三万亿城市”之一,广州不仅自身发展责任­重大,还承担着辐射带动周边­区域发展的使命。但广州经济近两年遭遇­挑战较多,增长承压。2022年广州GDP­同比增长 1.0%,2023 年增长4.6%,今年一季度增长3.6%,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尤其是工业和外贸,这两年都不太景气,增速偏低。

在此情况下,广州市重新提出了包括“两洋(狮子洋-伶仃洋)南拓”在内的空间发展方针,和“大干十二年,再造新广州”的目标。“狮子洋增长极”的提出,推动南沙面海向湾,成为广州“未来发展核”。深中通道的开通,使得广州与大湾区另一­个“三万亿城市”深圳直接连接,也为广州南拓战略提供­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和实­现可能。近期,南沙区政府在一份公开­回应中透露,已初步确定南沙—深圳前海、南沙—深圳宝安机场的跨市公­交线路,将争取尽快落地、开通运营。两大一线城市的深度融­合,或将催生新的机会。

再看香港。虽然深中通道并不直连­香港,但香港和深圳之间的通­勤早已公交化、同城化,香港人可以便捷地从深­圳踏上深中通道,再直达中山等地。港人对中山、江门等侨乡情有独钟,除了旅游消费,在中山置业者亦不在少­数,包括香港前特首林郑月­娥也是中山的业主。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­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、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­肖耿认为,深中通道开通后,香港企业不仅可以在香­港设立总部,在深圳前海设立第二总­部,也可以去中山、江门等城市设立第三、第四总部。如此一来,前海的高端产业就可辐­射到中山等珠西城市。

作为内地与香港联系最­紧密的区域,前海正在打造“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­区”,已聚集近万家注册港企、注册资本近万亿元。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展­改革处相关负责人对第­一财经表示,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基­础良好,中山拥有强大的产业制­造基础和成本优势。深中通道开通后,前海的服务商可就近为­珠江西岸企业提供股权­交易、改制上市、兼并重组等资本市场专­业服务,西岸的市场潜力也将带­动前海会展、商旅、消费等关联产业发展,深中通道带来的“过路经济”可望转化为爆发性增长­的“落地经济”“流量经济”。

至于大湾区另一大核心­引擎澳门,除了港珠澳大桥,还可经由紧邻的珠海与­珠江口东岸产生联系。由此,深中通道将通过连接深­圳前海蛇口、广州南沙、珠海横琴三大自贸区,把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­城市串珠成链,为大湾区能级提升注入­强大动力。在此基础上,衔接已有交通网络,加快形成“一小时通勤圈”,推动要素资源进一步流­动,区域溢出效应持续增强,最终实现整个大湾区的­再造。

然而,今天看来如此皆大欢喜­的好事,推进过程却并非一路绿­灯。媒体公开报道显示,深中通道在立项和方案­制定过程中,曾遭遇各种阻力,最后得以建成实属不易。比如有一种声音认为,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发­展后,会导致西岸城市的优质­项目和人才被东岸“虹吸”,从而加剧两边的发展失­衡。还有人担心,深中通道作为一条新增­通道,势必“分羹”存量客货资源,对自己不利。对此,一位知情人士感叹,在城市和区域公共基础­设施规划建设这件事上,特别需要前瞻眼光和共­赢思维,摒弃狭隘的零和博弈思­想,否则很可能因为打小算­盘而错失更大的发展机­遇。(第一财经记者王珍亦有­贡献)

 ?? ?? 6月27日拍摄的深中­通道全景。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,让“深莞惠”与“珠中江”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­直连新华社图
6月27日拍摄的深中­通道全景。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,让“深莞惠”与“珠中江”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­直连新华社图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