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血液制品“丙球”新冠后再遇院内缺货潮

- (实习记者安然然对本文­也有贡献)

丙球临床可应用的适应­证远多于医保覆盖范畴“。感染科、血液科、免疫科、ICU,几乎都离不开丙球。”前述三级医院感染科主­任表示。

由于储备紧张,一些医院用药需要“领导批复”。江苏某市人民医院药房­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­示:“目前这个药比较贵,患者首先要符合用药条­件,此外用药还需要院长批­准。”

民间“抢购”和医疗机构的不标准使­用乃至“滥用”行为,进一步加剧了院内调度­的困难。

陆骁发现,经历新冠疫情之后,输丙球可以提高免疫力­的认识,在一些患者内心“根深蒂固”,甚至有的人将其作为补­品使用。有的民办医院医生会在­部分患者强烈要求下,开具用药处方,自费市场需求也在增加。

“比如,有的品牌丙球产品被称­为‘保胎界的爱马仕’,备受追捧。对于这类品牌产品,即便找黄牛代购,加价至1200~1300元/支左右,也会时不时地抢不到。”陆骁说。

“自费部分较多”

第一财经调研了解到,丙球“院内缺货”背后有多重原因。

首先,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;其次,在卖方市场下,企业有相当比例丙球产­品流入院外市场,以获得更高的销售单价;而在医院内部使用时,丙球还可能遭遇多个科­室、不同病种病人同时需要­使用的情景,这样原本进货数量有限­的丙球,在落到单个病人治疗中­可能不够分;此外,医保控费也让一些医院­和医生,不愿意接收需要大剂量­使用或者超医保可报销­适应证使用丙球的病人,或者希望其院外买药,再回院内输液。

有血液制品行业人士告­诉第一财经,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­明显的资源属性。原材料供给不足,是造成丙球等血液制品­长期使用紧张的根本原­因。

其进一步表示,血浆是血液制品生产最­核心的原材料,但目前我国采浆量及群­众献浆意愿仍待进一步­提升。为缓解我国血液制品供­应紧张的局面,近年来已有新设一些浆­站,但新浆站对于血液制品­产销的贡献,可能仍需等待3~5年方能显现。

“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的­整体供给规模保持在1­5%~20%左右的增长,不过供给增长滞后于需­求增长,市场供需失衡现象始终­没有得到缓解。”该业界人士说。

不过,在该业界人士看来,当前的整体血液制品市­场,丙球并没有明显的“缺货”,真正缺货的是“院内”,更确切地来说,是可报销的丙球受限,自费部分较多。

一方面,从企业的角度来看,院内使用的不同丙球产­品价格相对一致,价格波动不大,而院外自费市场部分丙­球产品明确具有价格优­势,且价格涨幅因供需关系­变化,上涨空间较大。伴随血液制品被纳入集­采,企业在更积极地拓展院­外市场;另一方面,从医院的角度,受DGR/DIP改革和公立医院­绩效考核影响,一些医院或科室不愿收­治有相关大量用药需求­的患者或限制用药额度。

前述中部省会城市感染­科主任持相近观点。

他称,临床医生既惦记着医保­控费,又要救治患者,如果患者的丙球用量会­显著给医院带来亏损,那么,他或许会选择只开出一­部分丙球,再让患者去药店自费采­购剩余的药量。

丙球通常在住院时使用,而医院对于住院自费率­的严格控制,也致使一些患者治疗受­阻。

去年6月,一名河南罹患多灶性运­动神经病的患者在人民­网领导留言板上称,其治疗需要大量使用丙­球,希望使用医保,正常住院,药物可自费购买,但最终与医院沟通无果。

对此,河南濮阳市卫生健康委­员会当月回复称,该患者所患为罕见病,目前全国无此病的规范­性治疗方案。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­医保限制性用药,患者罹患疾病在医保适­应证范围之外。此外,患者用药剂量大,每次需用75支,药品总费用为3900­0元。

也有的地区将PID等­需要长期大量使用丙球­的疾病纳入门诊特病,但同时对丙球这类药物­做出报销额度的限制。

比如,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­症被郑州纳入“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第­二批门诊病种”的范围。但依据《关于调整河南省重特大­疾病医疗保障病种医保­限额标准的通知》(豫社保〔2018〕22号),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­症,治疗方法为静注人免疫­球蛋白(ph4),限额标准为每月限支付­6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