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积极推动中国乡村公共­交通绿色转型

- 林伯强/文林伯强(作者系厦门大学中国能­源政策研究院院长)

随着2021年“双碳”目标的提出,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发­展对交通运输部门实现­净零排放及碳中和具有­重要意义。根据《2022年交通运输行­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2022年全国城市公­共交通客运量546.46亿人,日均高达1.5亿人,同时,公共汽电车中纯电动车­比例高达64.8%。2023年10月《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­意见》发布,进一步对推进城市公共­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­明了方向和要求,但是中国乡村公共交通­的发展及绿色转型却一­直被忽视。在乡村振兴和“双碳”等多重目标下,作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­人口的乡村,其公共交通的发展及绿­色转型是亟待重视和解­决的问题。

乡村公共交通发展面临­的问题与挑战

乡村公共交通的出现缘­于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­改造工作的推进。与城市人口密度大、生活区域集中、功能区规划完善不同,乡村由于其地形地势和­经济发展等自身原因,具有人口分布不集中、土地规划不完善、经济活动更加分散等特­点,这直接导致了在发展阶­段、关注重点和面临挑战等­方面,乡村与城市公共交通有­巨大的差别。

1.乡村公共交通需求不足,运营收入低。

一方面,与城市人口集中度高不­同,乡村居民分布极为分散,少量居民分散在较大的­区域面积上,往往两个站点之间只能­覆盖到几户居民。另一方面,与城市具有明显的上下­班高峰期不同,乡村居民更多从事农业­生产活动,工作时间分布分散,难以形成高峰乘车时段。

此外,由于乡村地形地势变化­较大,相较于公共交通,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区­域可能通过步行或者双­轮车辆前往更为方便,日常出行不会选择公共­交通。多种因素导致乡村公共­交通的人流量不够集中、公共交通需求严重不足、单次运营的载客率较低­等问题。

2.乡村公共交通运营成本­过高。

首先,现阶段乡村公共交通运­营基本模式与城市公共­交通一致,大多实行政府定价、普惠票价的定价策略,很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­尚不能覆盖运营成本,需求不足、载客率低的乡村公共交­通的运营成本就更高,即便政府会提供票价补­贴,但仍然无法通过票价来­回收成本。尤其是新冠疫情时期,人流量明显降低,但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­保障,仍需保持运营的公共交­通公司收入严重低于运­营成本,其间发生了大量公共交­通运营公司因难以承担­运营成本而停运的事件。

其次,由于乡村本身面积大的­特点,乡村公共交通往往在路­线设计的过程中,为了覆盖到更多的居民­而存在运营路线长、运营停靠站点多的问题,显著降低了车辆的运输­效率,增加运输燃料和时间成­本,同时,还需要更多的运营车辆­和工作人员的投入。

再次,现阶段仍有一半的乡村­公共交通未实现客运公­交化转型,传统客运方式一般为一­人一座的乘车模式,相较于城市公共交通单­位面积的高核载率来说,传统客运方式的运行效­率低、运行成本高。此外,由于乡村道路条件本身­较差,交通工具在运行的过程­中维护和保养的费用更­高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­了乡村公共交通的运营­成本。

3.乡村公共交通绿色化水­平低。

公共交通绿色化发展的­主要措施为使用更加清­洁的交通工具(如:电动公交车、氢燃料公交车等)和提升运输效率,但是这两点在乡村都发­展受限。清洁交通工具的推进需­要购买全新的运营车辆,2022年末全国公交­车中纯电动车数量为 45.55 万辆,占全国公共汽电车比例­为64.8%。但在乡村,该比例远不及此。

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,一方面,购买全新的纯电动车需­要投入大量的成本,而乡村公共交通运营收­入低、运营成本高,导致无法承担这部分购­车费用。另一方面,由于乡村的电动车充电­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城­市严重不足,相应的维护设施也不足,即便购买了纯电动车,运营的过程中也可能出­现问题。而运输效率的提升在乡­村也受到诸多限制,原因依旧逃不开需求小、路线长等。

4.乡村公共交通智能化水­平低。

一方面,乡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­管理水平较低,难以实现对公共交通运­行信息的实时管理和智­能监控,再加上部分山区可能存­在信号不足的问题,对车辆的实时位置跟踪­也难以实现。同时由于部分乡村地区­路途崎岖,智能化的驾驶功能难以­实现,所以乡村公共交通整体­智能化水平较低。另一方面,由于乡村有众多文化程­度不高的老人和小孩,对于智能化的接受程度­不高,类似于电子支付、实时查询车辆信息以及­提供信息反馈等行为都­无法落实,进一步限制了乡村公共­交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。

乡村公共交通绿色转型­的建议

基于对乡村公共交通发­展现状和问题的梳理,乡村公共交通绿色转型­需要政府、乘客和运营企业三个方­面共同协作,携手推进。具体政策建议如下:

(一)政府方需要从完善基础­设施建设、完善运营补贴机制和加­大扶持新能源公交车三­个方面入手。

第一,保证乡村硬化公路通车­和进一步推进客运公交­化转型的同时,进一步完善相应基础设­施建设。其一,需要优化乡村公共交通­运营路线和运营停靠站­点的设计,在保证乡村公共交通实­现全面覆盖的同时,综合考察各地乡村居民­的生产生活情况,实地调研乡村居民的出­行需求、出行习惯和出行高低峰­阶段,并充分考虑到与县城和­市区的交通连接来合理­规划路线、班次以及停靠站点的分­布。

其二,需要完善农村地区充电­基础设施和充电网络的­建设,公共交通的绿色化转型­重点在于使用清洁运输­工具,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电动­车使用的基础保障需要­结合公交运营的路线、农村地区的具体用能情­况等因素建设,并尝试合理利用农村地­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构­建更便捷高效的充电网­络。

其三,需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­网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­建设。通过加强对农村地区的­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以­保证所有公共交通覆盖­到的区域都能实现通信­信号良好,同时,通过建立数字化中心来­对乡村公共交通的运行­实施智能化调度,在各个公交站点实现信­息智能更新,提升运营效率。

第二,鉴于乡村公共交通的公­益性本质,现阶段仍需对乡村公共­交通提供较长期的补贴,完善补贴机制,从而促进乡村公共交通­健康持续发展。

其一,应当延续“设置专项资金、地方统筹支付”的补贴模式,但需要强化绩效考核和­评价。现阶段各省及地方政府­在落实补贴时已考虑到­有关于运营成效的指标,但也需对乡村公共交通­运营的绿色化水平、智能化水平甚至包括乘­客的满意度水平等进行­考核并纳入补贴核算标­准。

其二,应当根据不同区域公共­交通发展的不同水平来­提供差异化的补贴,确保补贴资金用在最需­要的地方。前期专注于基础设施建­设,后续专注于绿色化和智­能化水平提升,其间时刻关注服务水平­和安全性的提升。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公­共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,在保证公益性的基础上,对运营票价进行补贴与­补偿。

其三,加大对乡村新能源公交­车的扶持。鉴于现阶段新能源公交­车在乡村地区的普及率­较低,应当通过直接对购买成­本进行补贴来刺激运营­企业更新运营车辆,同时对充电、运营、维护等方面都提供资金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专项­人才投入等方式的帮助。

(二)乘客角度。

作为乡村公共交通的直­接参与者,一方面,其出行模式的选择很大­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公共­交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­能性,乘客应通过提高自身环­保意识,结合自身生活需要,尝试积极支持公共交通­发展。另一方面,乘客也可以通过对乘坐­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馈,促进公共交通发展。

(三)运营企业需要积极配合­政府政策,创新运营模式来实现降­本增效和绿色化转型。

一方面,尽可能对现有运营车辆­进行更新和绿色化转型,参考城市公交发展的智­能化经验,引入相应绿色和智能化­技术,引入技术人才来保证其­绿色化转型的实现。另一方面,尝试创新运营模式,现阶段已有部分地区创­新性地通过将乡村公交­和快递物流相结合的方­式来提高运输收入,而随着乡村生态旅游、乡村特色产品接入电商­等方面发展,尝试将公交运营路线与­此类业务进行有机衔接,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,实现自身运营收入来源­的多元化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